首页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做个有道德的人作文题目(同道同德,得之道德一一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23 08:47:34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意思是说,不言政令少扰民是合乎自然的。所以,再大的狂风也刮不过一个早晨,再大的暴雨也下不了一整天。谁制造的狂风暴雨呢?是天地。天地兴风起雨尚且不能持久,更何况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失道失德的行为就是暴戾恣肆。凡是同于道的人,道也会乐于得到他;凡是同于德的人,德也会乐于得到他;凡是同于失道失德的,就会得到失道失德的后果。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自然不会相信他。


△老子

在这一章,老子用自然狂风暴雨不能持久的事实作比喻,告诫统治者少用强制性的法令,更不要施行暴政,而要行清静无为之政。只有这样,才能使百姓心情舒畅。如果统治者妄作非为,用严刑峻法强制人民,用苛捐杂税榨取百姓,那么人民必会起而反抗,暴政将不会长久。

“希言自然”从字面上理解,用到修身上也颇有参考价值。古人所说的“多言多失”、“祸从口出”、“结怨多在言语中”,等等,都说明了“慎言”这个道理。不仅老子提倡“希言”,《论语》也讲“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贵讷于言而敏于行”等等。沉默是金,少说话才有机会倾听,才更少出现口误,才能减少更多不必要的烦恼。一个人懂得什么时候应该说话,什么时候应该保持沉默,才会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更多的尊重。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这个比喻极其生动。狂风不会持续吹一个早晨,暴雨不会持续下一个整天。连天地掀起的狂风暴雨尚不能持久,何况人呢?人类从事实践活动,一定要从自然规律出发,要正视自己的力量,不能偏激,不能恣肆横行,不能任性妄为,否则决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作为统治者,要遵循道的原则,遵循自然规律,要清静无为,那么社会就会出现安宁平和的风气;如果统治者横征暴敛,虐害百姓,那么人民就会抗拒他,他的暴政是长久不了的。


△老子

“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修道的人,自然会与修道的人结合在一起;有德的人,也会与有德的人结合在一起;而失道失德的人,也会与失道失德的人结合在一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按照其品行、爱好而形成团体,好人总跟好人结成朋友,坏人总跟坏人聚在一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老子告诫人们,交朋友一定要交志同道合者,这样后面的路才会越走越长。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人们悟道时,由于资禀和功力不同,所以收获就会不同。但人只要下定决心,努力用功,“道”自然会被悟透,“德”自然会被修成。对道德充满信心的人,虽然悟道修德之初,需要勉强作为,但假以时日,就能够得到道德的垂顾,达到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从容中道,积善成德,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但是,人如果怕苦怕累,不愿下苦功夫悟道修德,那道和德是不会自行找人的,人也就会与道与德失之交臂了!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老子告诫统治者,如果恣肆横行、一意妄为,就会失去诚信,那么人民也不会相信他,就会抗拒他,起而推翻他。当初秦始皇横扫六合,气势何其雄哉,然而秦朝施行暴政,严刑峻法,秦二世荒淫无道,最终导致了强大的帝国轰然崩塌;隋炀帝继承开皇之治,国家盛极一时,但他到处游玩,亲信奸佞,扰乱民生,终于使暴乱四起,自己也身死异乡。细细追究,古今中外,每个朝代的灭亡,无不因为统治者不知治民之道,对人民施行暴政、苛政,致使百姓对其失去信任。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它反映出统治者只有清静无为,社会才能清明纯朴,统治者与老百姓才能相安无事,统治者的天下才能长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