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中秋月古诗全文及解释(唐诗《中秋月》欣赏)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19 14:04:28    

中秋月

唐 李峤

圆魄上寒空,

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

不有雨兼风?

译文:

一轮圆圆的明月升到夜空中,大家都说每个地方的月亮都是一样的圆。

有谁知道千里之外的地方,有没有在刮风下雨呢?


《中秋月》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五言绝句。在这首诗中,李峤以月为题,通过对中秋月夜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亲人团聚的美好祝愿,以及对他乡故知的思念和忧虑。

诗人简介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诗词欣赏

首先,诗的第一句“圆魄上寒空”,描述了中秋月夜的景象。这里的“圆魄”指的是月亮,“寒空”则指的是清冷的夜空。这句诗通过将月亮和寒空并举,构建了一个寂静、清冷的中秋月夜的氛围,为整首诗定下了情感基调。

接着,诗的第二句“皆言四海同”,引用了一个传统观念,即中秋之夜,无论人们身在何处,都可以看到同一轮明月。这个观念把月亮和团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人们对亲人团聚的美好祝愿。

然后,诗的第三句“安知千里外”,用疑问句的方式,对上句的观念提出了质疑。这句话的意思是,谁又能知道千里之外的人们是否也能看到这轮明月呢?这里,诗人通过一句疑问,打破了人们对中秋月夜的常规理解。

最后,诗的第四句“不有雨兼风”,是对上句疑问的回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千里之外的人们未必能如愿以偿地看到这轮明月,因为中秋之夜可能会遇到风雨天气。这句诗在表达了人们对亲人团聚的美好愿望的同时,也隐含了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和忧虑。


总的来说,《中秋月》这首诗以中秋月夜为背景,通过描绘月亮、寒空、风雨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寂静、清冷的中秋月夜的氛围。同时,通过疑问和回答的方式,表达了对亲人团聚的美好祝愿和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和忧虑。这首诗以其精炼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唐代中秋诗中的佳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