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庄子》不朽经典 20句,汪洋恣肆的浪漫,直捣人心的深邃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29 09:34:14    

《庄子》是一种璀璨而独特的存在,是浪漫的孤独,是耀眼的自由,是恣肆的追寻。 其开篇仿若混沌初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此等磅礴意象,宛如宇宙初始的洪钟巨响,震彻千古的心灵。 庄子,这位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智者,以其深邃的哲思与超逸的境界,为世间带来了无尽的启迪。 他视富贵如浮云,“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其洒脱不羁,拒绝权势的诱惑,于乱世中坚守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恰似凌风傲雪的孤松,不为俗尘所染。 他的思想,似汪洋恣肆,又如幽林深泉。“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此等齐物之论,打破了物我的界限,让我们在渺小的个体中瞥见宇宙的宏大与生命的深邃关联。 与孔孟儒家积极入世的理念相较,庄子宛如那遗世独立的仙人,引领我们超越尘世的纷扰,于心灵的净土中探寻生命的本真。 时而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时而似丝竹雅韵,沁人心脾。他为无数彷徨的灵魂点亮了一盏智慧的明灯,从魏晋名士的旷达风度,到后世文人在困厄中的精神寄托,庄子的思想如涓涓细流,绵延不绝,滋养着华夏大地,使其在岁月的流转中,始终保有一份空灵与深邃,一份对自由与超越的不懈追求。





01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外篇·知北游》


此句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人生于浩瀚天地,不过是短暂瞬间,似流星划过夜空。


昔者曹孟德叹“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皆感时光匆匆。在这有限的时光里,不应为琐事纷扰,当胸怀壮志,追逐有意义之事,方不负此生须臾。



02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庄子·外篇·秋水》


井蛙困于井口那方小天地,夏虫命短不见冬寒,此乃视野与寿命之局限。


人亦如此,若固步自封,便如井蛙夏虫般浅薄。需破局限,广闻博识,方有广阔心境与深邃思想,如鲲鹏展翅,遨游万里。



03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外篇·山木》


君子之交,似清泉流淌,平淡却持久。不似小人之交,甜如醴酪却易变质。


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淡而情厚。真正的友情,无需甜言蜜语、利益纠葛来维系,以真心相伴,宁静致远,方能经岁月磨砺而不散。



04

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庄子·杂篇·列御寇》


山川虽有险阻,尚可探寻,而人心之复杂,深不可测。有人笑里藏刀,表面和善,背后算计。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未败于敌军,却折于人心险恶。故与人相处,当慎之又慎,洞察秋毫,方保自身周全。



05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外篇·田子方》


身死仅为肉体消逝,心死则是灵魂的沉沦。屈原放逐,仍心系楚国,心未死而精神不朽。


若心灰意冷,对世间美好、理想追求皆放弃,虽生犹死。可见,无论境遇如何,保持心灵的鲜活与热忱,乃是生命的真谛。



06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庄子·内篇·人间世》


世间有诸多无奈,人力有时而穷。如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困于首阳山中,他们坚守本心,安于命运安排。


此非消极,而是一种豁达。不强求,不怨怼,于困境中泰然自若,是一种至高的品德修养。



07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庄子·内篇·齐物论》


微小的成就往往会遮蔽大道,虚荣的言辞亦会掩盖真实。


众人常因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停止对更高境界的追求;又被华丽辞藻迷惑,忽略言辞背后的真意。唯有拨开迷雾,舍弃虚荣,方能悟大道,得本真。


08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庄子·外篇·至乐》


世俗所谓快乐与荣誉,常是短暂虚幻。真正的至乐,是内心的宁静平和,超脱物欲;至高的声誉,是无需外界夸赞,问心无愧。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此乃至乐境界。



09

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庄子·杂篇·盗跖》


那些当面阿谀奉承之人,往往背后诋毁。此类人如墙头草,见风使舵。唐玄宗时李林甫,口蜜腹剑,于朝堂之上谄媚君王,于同僚背后阴谋陷害。故当远离此辈,莫被其虚假表象所惑。



10

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

——《庄子·内篇·人间世》


美好的事物需长久积累,如品德修养、艺术成就,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恶行一旦铸成,往往追悔莫及。商纣王荒淫无道,待国破家亡时已无法挽回。因此,当慎始慎终,积善成德,远离罪恶。



11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内篇·养生主原文》


生命有限,知识无限。恰似沧海一粟面对浩瀚汪洋。牛顿站在巨人肩上,仍觉知识无尽头。故吾辈当珍惜光阴,如海绵吸水般汲取知识,虽不能穷尽,亦能在求知途中充实自我,拓宽生命的宽度。



12

灾人者,人必反灾之。

——《庄子·内篇·人间世》


伤人者必遭反噬,此乃因果循环。如庞涓妒贤嫉能,陷害孙膑,最终兵败马陵,身败名裂。为人应心怀善念,不存害人之心,方能避免灾祸,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13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

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庄子·外篇·骈拇》


万物皆有其天然本性与形态。野鸭腿短,鹤腿修长,若强行改变,必带来痛苦。人亦如此,应尊重个性差异,顺应自然,莫要揠苗助长,强为改变,方能各得其所,和谐共生。



14

农夫无草莱之事则不比;

商贾无市井之事则不比。

——《庄子·杂篇·徐无鬼》


农夫以农事为乐,商贾以市井经营为趣。不同职业有其独特的乐趣与价值。士农工商,各安其位,各守其职,社会方能有序运转。此亦启示人们,于自身所处之境,寻得意义与快乐,方为生活之道。



15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庄子·杂篇·徐无鬼》


善叫之狗未必是良犬,巧言之人未必是贤才。赵括纸上谈兵,口若悬河,却无真才实学,致兵败长平。可见,评判人应观其行而非仅听其言,务实笃行才是贤能的重要标准。



16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庄子·内篇·人间世》


未来难以预料,过去无法挽回。应把握当下,珍惜眼前时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园田居,于当下的田园生活中找寻生命真意,而非空盼来世或沉湎往昔,方活出洒脱自在。



17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贤士尚志,圣人贵精。

——《庄子·外篇·刻意》


芸芸众生多追逐利益,廉洁之士珍视名誉,贤达之人崇尚志向,圣人则追求精神的纯粹。不同境界之人追求各异。如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志在恢复周礼,其境界远超逐利之辈,为后世敬仰。



18

大知闲闲,小知閒閒。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内篇·齐物论》


大智者宽容豁达,小智者斤斤计较;有见地的言论气势磅礴,浅薄的言论则琐碎啰嗦。


如诸葛亮舌战群儒,其言如洪钟大吕,尽显大智大言风范;而群儒之辩则狭隘琐碎,相形见绌。



19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庄子·杂篇·列御寇》


能工巧匠因技艺精湛而忙碌,智者因洞察世事而忧虑,无能之人无所作为故而无所求。然而,巧与知虽劳忧,却能创造价值,推动文明进步。故不应因劳忧而放弃追求,当于劳忧中实现人生意义。



20

学而不能行谓之病。

——《庄子·杂篇·让王》


徒有学问而不能践行,如纸上谈兵,终是无用。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需与实践结合,将所学用于生活、工作,方能发挥其价值,否则只是空中楼阁,学问也成了无本之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