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4 06:20:00
河北赞皇岩美术馆外景。张晓峰摄
孩子们在河北赞皇岩美术馆阅读空间下棋。梁子栋摄
游客在河北赞皇岩美术馆参观。史晟全摄
【新时代文化地标】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嶂石岩风景区的赤壁丹崖间,一座与山体浑然相融的独特建筑成为游客打卡新地标。这座以太行山岩为灵感的美术馆,以别具一格的设计为壮美山水添上现代艺术亮色。
走进岩美术馆,43米长的悬挑木梁如巨龙横贯展厅上空,既彰显中国木结构建筑新高度,更诠释着“山馆相融”的设计理念。北侧整面落地玻璃幕墙宛如天然画框,将太行山四季景致纳入馆内,让赤壁丹崖与当代艺术相映成趣。
一座文化气息浓郁的美术馆为什么要建在大山中?
“前些年,我们带学生来这里写生,发现嶂石岩的自然景观绝美,但似乎缺少了点艺术气息。”岩美术馆名誉馆长、中央美术学院教师侯鑫说,为此,他们专门在当地调研,并萌生出在山里建一个美术场馆、让文艺青年有一个精神栖息地的想法。
侯鑫的想法与当地的发展思路不期而遇。赞皇县近年来将自然馈赠的嶂石岩景区作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金字招牌重点打造。“实际上我们有计划打造一座艺术空间,既能给优秀作品提供展示的平台,同时还能提升嶂石岩景区的艺术气息。”赞皇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王晓丽说。
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共同推动美术馆落地。赞皇县邀请国内一流的建筑结构团队,考虑河道泄洪、山体滑坡等安全因素,克服诸多难题后,最终建成了这座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包含主展厅、特展厅、多功能厅、放映厅等多种独立展陈空间的岩美术馆。
“我们花半年研究嶂石岩地质特征,最终让建筑自然‘生长’在山体中。”中央美院建筑设计团队负责人罗宇杰介绍,他们设计让美术馆的外墙与山体色彩浑然一体,内部通过错层设计营造出“一步一景”的观展体验。建筑以嶂石岩地貌为灵感,让游客在观展的同时与山景不期而遇,体验“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美术馆内,丰富多样的展览为游客带来一场场艺术盛宴。今年4月开馆首展“Becoming(生成)——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便吸引了各界目光。展览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的知名艺术家参展,展品涵盖绘画、雕塑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现了艺术的多元性与创新性。
来自石家庄市区的游客赵梦楠赞叹:“把美术馆建在大山里就已经很特别了,连展品都如此精彩,真是一场独特的艺术之旅!”
美术馆还打造了集观展、阅读、休闲于一体的复合空间。翻开一本书感受慢时光,哪怕只是静静地远望山景,也是对心灵的洗礼。
自今年4月开馆以来,岩美术馆已累计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不仅打破了传统景区观光点位单一的瓶颈,而且还与艺术院校、专家学者、网红大咖展开交流合作,不断探索创新运营管理模式。
近年来,赞皇县深入推进文旅融合,使岩美术馆这样的崭新文旅业态“长”在绿水青山之间,形成以嶂石岩景区为龙头的全域全季旅游新格局。“美术馆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王晓丽坚信,多元化的旅游业态会吸引更多游客来嶂石岩领略自然的美好,感受艺术的魅力。
(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本报通讯员 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