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5 13:34: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
8月12日,湖南省湘阴县新泉镇青龙桥村,72岁的信访老人李某某在村委会遭遇了令人心寒的一幕:该镇纪委书记与信访办主任吴某对其进行“回访”时,竟然多次使用“老东西”“老不死”“老糊涂”等侮辱性词汇攻击老人。事件曝光后,新泉镇政府在回应中将其归因为“双方沟通方式不够细致周全”,称这反映出干部“还存在急躁情绪,工作方式方法也有待改进”。
据投诉内容显示,这起事件发生在湘阴县新泉镇青龙桥村村委会门口。镇纪委书记与信访办主任吴某原本应对信访人李某某进行回访,本该是倾听民声、化解矛盾的场合,却变成了对老人的人格侮辱。投诉人用“令人愤慨”形容这一事件,并强调该行为“严重违背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宗旨,破坏政府公信力,造成极坏社会影响”。
骂上访人“老不死”,羞辱的不止是上访者,更是公仆形象。信访干部面对的是72岁的老人,本应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尊重。使用“老东西”“老不死”等词汇的回应,反映的不仅是干部的个人修养问题,更是对群众基本人格尊严的漠视。
急躁情绪”难以掩盖权力傲慢。72岁信访老人遭干部辱骂,镇政府将辱骂行为归结为“急躁情绪”和“沟通方式”问题,这种回应本身暴露了当地政府对干部作风问题缺乏深刻认知。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涉事信访干部吴某第一次引发争议。2023年6月,就有村民投诉吴某“吓唬”信访人,要求信访人交出“幕后指使”。投诉中写道:“吓唬我们,要我们交出幕后谁指使我们在网上信访举报,谁指使我们跳楼的,要抓人追究责任!”这种对待信访人的态度显示了一种惯性思维。虽然与本次事件无直接关联,但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涉事干部工作作风不是偶然“急躁情绪”问题,而是更深层为民服务理念的缺失。
信访工作本应是群众与政府沟通的“连心桥”,但在这样的干部操作下,变成了伤害百姓感情的“冰冷墙”。这种作风直接破坏政府公信力。干部的一言一行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如此辱骂信访老人,损害的不仅是个体尊严,更是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它还堵塞民意表达渠道。当信访人遭受如此羞辱,其他潜在有诉求的群众很可能因此望而却步,让合理的民生诉求无法得到正常表达和解决;更严重的是,它加剧干群对立情绪。这种赤裸裸的权力傲慢会在群众心中种下不满的种子,加深社会裂痕。
真正的改变需要从理念层面入手,而非仅仅技术层面的修修补补。必须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执政为民”真正落实到每个细节中。要建立尊重群众的平等意识。干部必须摆脱“官本位”思维,真正视自己为人民公仆,而非百姓的“父母官”;还应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将群众满意度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而非仅仅看重维稳或表面政绩;更重要的是强化监督问责机制,对于欺压群众、作风恶劣的干部,不能仅仅“批评教育”了事,而应该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形成有效震慑。
新泉镇政府承诺已对吴某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并责令其“深刻反省”。然而,如果没有从理念层面进行彻底变革,这样的“反省”只会流于形式。信访工作的本质是倾听民意、化解矛盾,而不是用“老东西”“老不死”这样的侮辱性语言将72岁的老人推得更远。
真正需要的不是敷衍塞责的回应,而是一场彻底的作风整改。只有当每一个公职人员都真正明白“执政为民”的分量,这样的侮辱事件才不会重演。
来源:中国吉林网
初审:王伟光
复审:曲翱
终审:陈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