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5:54:00
来源:辽宁政协
2024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当习近平总书记将象征着无尚荣耀的“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奖章郑重地佩戴在赵忠贤胸前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是对他一生科研成就的高度认可,也是对他不懈奋斗精神的由衷敬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认识这位从沈阳新民走出来的“人民科学家”。
1941年,赵忠贤出生于新民市大民屯镇。自幼他便对自然科学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一颗从事科学研究的种子在心中种下。1959年高中毕业,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从此开启了他的科研之路。1964年,赵忠贤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进行高温超导体研究。1973年,赵忠贤获得了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进修超导物理的机会,在那里,他接触到了世界超导研究的最前沿,也更加坚定了他在超导领域作出一番成就的决心。
在超导研究的道路上,赵忠贤遇到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国际学术界普遍认可“麦克米兰极限”,认为超导临界温度最高不可能超过40K(约零下233摄氏度),但赵忠贤通过深入调研、交流和缜密思考,大胆地对这一理论提出质疑,他坚信高温超导体的存在。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赵忠贤团队和国际上少数几个小组几乎同时在镧-钡-铜-氧体系中获得了40K以上的高温超导体,成功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让“北京的赵”在国际超导研究领域崭露头角。1987年2月,赵忠贤团队再次取得科研领域重大突破,他们独立发现了临界温度93K的液氮温区超导体,并在国际上首次公布了其元素组成,即钇-钡-铜-氧。这一发现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这也标志着中国物理学家走上了世界高温超导研究的舞台。2008年,日本科学家发现在镧-氧-铁-砷体系中存在26K的超导电性,赵忠贤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类铁砷化合物很可能是新的高温超导体。他带领团队迅速行动起来,经过不懈努力,制备了50K以上的系列铁基超导体,并创造了铁基高温超导体临界温度纪录。
赵忠贤的科研成就不仅为中国的科学事业赢得了荣誉,也为世界高温超导体材料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获得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陈嘉庚物质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科技成就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众多国内外重要奖项。
虽然离开故土多年,但赵忠贤始终心系家乡新民。他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变化,并积极为新民建设出谋划策。每年春节前,他都会收到来自家乡的新春祝福,也会热情地回应家乡的父老乡亲,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与祝福。他还主持新民籍在京企业家发展研讨会,为新民的振兴发展建言献策。
赵忠贤院士是新民的骄傲,沈阳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执着追求、勇敢探索、无私奉献的科学家精神。
本期讲述人
万 方
沈阳市政协委员
新民市政协主席
(特邀界别)
编辑:杨思宇
审核: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