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云南网讯(记者 郎晶晶)7月25日,记者从省民政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省民政系统着力打造“云尚有爱·助你同行”社会救助服务品牌,以数字化赋能、多元化参与、人性化服务为核心,构建“主动发现、快速响应、精准救助、持续关怀”的全链条救助体系,推动社会救助从“保生存”向“防风险、促发展”升级。

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今年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安排困难群众救助资金136.08亿元,同比增长3.7%。7月起,全省社会救助标准省级指导标准再次上调,城市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44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672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统一提升至每人每月968元。农村低保标准占城市低保标准的比例从2020年的58.59%提高到75.27%,城乡低保标准差距进一步缩小。截至7月底,全省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257.71万人、特困人员14.22万人,1至6月共实施临时救助19.07万人次。

分层分类精准救助低收入人口。全省124.3万名脱贫人口、48.3万名防返贫监测对象被纳入兜底保障范围。今年以来,省民政厅在8个州(市)、36个县(市、区)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和防返贫政策衔接并轨工作试点,整合多部门资源,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实现“一次申请、动态监测、分层管理、因需推送、分类救助”。

“大数据+铁脚板”实现“政策找人”。省民政厅打造“云南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设置45项预警指标、14个预警模型,定期对在库各类低收入人口监测对象数据进行自动交叉比对,生成对应的预警信息推送至基层核实处理并反馈。目前,群众可通过“一部手机办事通”、微信“云南民政”小程序、支付宝“云南救助通”小程序等多元渠道在线提交低收入人口认定申请,需填报和勾选的项目从原来的86项减少到仅需填写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并签署电子授权书。

“物质+服务”模式让救助更有温度。从2023年起,省民政厅在昆明市官渡区、昭通市绥江县等地开展社会救助“物质+服务”试点,在帮助困难群众摆脱生活困境的同时,着力解决生活上的急难愁盼问题。今年,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并印发文件规范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工作,支持各地继续推动社会救助“物质+服务”试点工作。此外,从今年7月起,全省开展为期一年的社会救助规范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申请受理、资金发放、特困人员照料等8个环节的43项问题。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省民政系统将继续擦亮“云尚有爱”品牌,在精准识别、动态预警、综合救助上下真功夫,为困难群众提供更有温度、更有深度的救助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