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400份“英雄帖”引来超600名科学家,夏繁高地引力何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6 21:31:00    

川观新闻记者 阚莹莹 王攀

如果选择在7月底,从成都平原西上川西高原,会看到怎样不同的风景?成都平原,水稻正当抽穗扬花。川西高原,金黄色的油菜花正值盛花季。

本属不同季节的两种作物,却在同一时间开花。对于农业科学家来说,这不仅是特殊的风景,更意味着作物育种的宝贵资源。

7月26日,阿坝州马尔康市脚木足乡孔龙村,油菜花海金黄灿烂。夏繁高地(马尔康)建设暨首届中国阿坝·夏繁科学家大会正在这里召开,大会吸引了多名院士在内数百名农业科学家。跋山涉水而来,他们为何齐聚这里?

大会现场。图片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提供

补齐短板

打造“南繁三亚、夏繁阿坝”种业发展格局

位于孔龙村的品种繁育基地,层层梯田里油菜、马铃薯、冷季蔬菜、饲草等育种材料生机蓬勃,藏式民居点缀其间。

孔龙村山高路远,距离马尔康市有一个小时车程,为何要在这里建立一个品种繁育基地?

选育一个优质农作物品种,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如何按下育种“快进键”?科学家们想到,冬天把喜热的作物例如水稻、玉米放在温光条件好的区域培育。一年就能收获两季,这种被称为“加代繁育”的方式,大大加快品种选育进程。数十年来,海南省就成为了全国各地育种家的南繁基地。

但是对于喜凉的小春作物,例如小麦、油菜、马铃薯、十字花科类蔬菜等作物,全国还没有形成集中的繁育基地。科学家们急需一个全国性的夏繁基地。

夏繁基地里,当地村民正在给农作物浇水施肥。刘文佳 摄

在马尔康市,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多年来吸引了不少四川省内育种家跋山涉水来到这里,选育出了不少突破性优质新品种。

为了给育种家建立一个稳定的“夏繁之家”,让育种不再“打游击”,2023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联合阿坝州和马尔康市启动夏繁高地建设,打造“南繁三亚、夏繁阿坝”种业发展格局。

去年4月,夏繁高地(马尔康)首次开园。随着种业园区、农耕文化博览馆、实验大楼、专家大楼、大会会址等陆续建成,20余个专家团队扎根于此,300余个新品系陆续种下,一个与南繁基地遥相呼应的夏繁高地逐渐成型。一声“集结号”从高原山区发向全国——为全国育种家打造一个可提供优质试验条件、便捷协作服务、开放数据共享的“夏繁之家”。

科学家聚首

夏繁高地引力十足

7月26日,夏繁高地(马尔康)建设暨首届中国阿坝·夏繁科学家大会在孔龙村召开。这个为全国育种家打造的夏繁高地,有足够的吸引力吗?

“超出预期!原本计划发出400份‘英雄帖’,最后来了600多名全国各地的农业科学家。”被人群挤得水泄不通的会场,让大会承办方之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永红直呼“没想到”。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第一次来到夏繁高地。“过去几十年,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能支撑国家粮食安全,一个非常成功的经验就是南繁。如何为夏繁开辟一个新的‘战场’?能够在马尔康这样特殊的条件下建立夏繁高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俯瞰夏繁基地。刘文佳 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新看中了夏繁高地极其适合蚕豆、豌豆等冷季豆的育种条件。“我们准备在这里建立一个食用豆育种基地,利用马尔康的生态条件,选育出更具有广适性的新品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曹晓风主要从事田菁等饲草品种的选育研究。“田菁耐湿热,但不耐寒。如果把田菁的育种材料放在夏繁高地选育,对于这个优质饲草品种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突破。”曹晓风说,她计划明年把育种材料引入马尔康。

“万里长征”迈出第一步

未来夏繁高地将满足更多期待

尽管科学家们非常看好夏繁高地,但大家也提出了更多的期待。

“海南三亚,当地抓住南繁基地的机遇发展起了农旅融合产业。马尔康也有非常特色的旅游资源,在打造夏繁高地的同时发展农旅融合,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陈温福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王汉中和曹晓风一致认为,夏繁高地不只能用来做品种繁育加代,还要用来选育适合高海拔山区气候的农作物品种。“ 既要建成夏繁高地,也要建设成为四川西部育种基地。”王汉中建议。

“未来,夏繁高地还有很多计划。”刘永红说,“例如建立更加高效灵活运营机制,让科学家安心科研、参与企业收获效益、农村集体经济同步发展。同时,我们还将引入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提高基地的管理效率。此外,这里不能只有科学家,我们还要培育与基地发展建设相匹配的人才队伍和基地管理队伍。这些都需要马不停蹄干起来,万里长征,我们只是走出了第一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