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0:51:00    

商务部等11部门办公厅(室)近日发布关于推广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经验及开展第二批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2024年开展的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各地反响良好。为加力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2025年将继续开展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同时将推广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经验,并开展第二批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申报工作。

  自国家层面启动试点以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已从政策蓝图演变为覆盖1.07亿居民的城市治理实践。这场以社区为单元的“微更新”,正在便利着居民生活,并重塑着城市空间格局。

多地打造特色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提出“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此后,全国多地启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购物可方便了,小区外面就有许多门店,餐饮店、理发店、药店、文具店、服装店应有尽有,前面几百米就是电影院,周末带孩子去看电影也很方便。”家住甘肃兰州市天水南路社区的张先生,聊起自己生活的社区,很是满意。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就是以社区居民为圆心、步行15分钟(约1公里)为半径,形成以居民日常消费为主的社区商业圈。在商务部着力构建的城市商业格局中,示范步行街(商圈)是引领,特色商业街区为支撑,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基础。也就是说,这个不起眼的小“圈”,却是一座城市商业金字塔的稳固基座,是激活城市消费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此次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典型经验做法包括党建引领与社区居民自治相结合、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促消费与惠民生相结合、硬设施与软环境相结合、守正与创新相结合。在促消费与惠民生相结合方面,提出优先配齐基本保障类业态,提供优质平价服务,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体现社区商业惠民生的底色。因地制宜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居民服务消费。

  下楼步行5分钟就有早餐店,10分钟有超市,15分钟有健身休闲场地……作为重庆唯一入选的试点城区,两江新区在2024年7月入选“首批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如今,直属街道便民生活圈覆盖率实现80%,居民综合满意度达90%以上,百姓在一刻钟之内即可“一站式”解锁休闲、娱乐、购物、社交等多种需求,幸福和便利在家门口蔓延。

  早晨步行10分钟到老年大学打太极拳,然后与朋友们在社区打扑克,中午在社区食堂吃饭,顺路做身体保养,再去便民集市买菜……家住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建设街道的何玉莲说起每天的时间安排,言语间满是开心。近年来,东胜区不断创新举措,从满足居民衣、食、住、行需求着手,共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50个,覆盖12个街道,服务居民超36万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东胜区商务部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发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小程序,赋能商铺管理、社区治理、养老管理等,助力打造智能化便民“生活圈”,不断放大民生“幸福圈”。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东胜区将整合各方资源,探索多元参与,充分挖掘社区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特色,将主城区77个社区按照“一圈一策”原则,优先配齐购物、餐饮、家政等基本保障类业态,发展文化、娱乐等品质提升类业态,丰富商业业态畅通经济微循环,立体化利用社区公共空间,打造共创、共享近悦远来的特色品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在此次发布的36项典型做法中便明确包含了这些。如以早餐店、小吃店、“便利店+早餐服务”为主体,构建多层次早餐供应体系,增加网点密度,因地制宜设置早餐售卖车、售卖亭等移动早餐设施;做好菜市场提升、改造、补建工作,支持菜市场标准化、智慧化、无障碍改造,视情引入便民业态,拓展服务功能,设置“惠民菜摊”,促进放心消费。

  2023年,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公布全国第三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名单,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日喀则市、林芝市、昌都市榜上有名,覆盖率达到57.14%。在拉萨市城关花园的某零食店内,前来购买零食的顾客络绎不绝。收银员小李说:“自从‘便民生活圈’小程序上线以来,我们店内的顾客就多了起来,大家在小程序上根据定位搜到我们店,我们的生意有了明显的提升。”便民生活圈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站式购物的便利,同时也为商家带来了稳定的客源。西藏自治区商务厅商贸服务处处长李凯表示,下一步,城市便民生活圈将推动更多品牌连锁便利店进社区;支持农贸市场标准化、数字化改造,规范有序发展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建设完善老年食堂、日间照料中心、托育所等服务设施,让护理人员、家政服务进社区,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

新商业业态助力消费提振

  20世纪80至90年代,生活圈概念被引入中国,近年来,生活圈概念尤其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越来越受到重视。2016年,上海市率先开展15分钟社区生活圈实践。2018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首次在中央部门文件中将生活圈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在社区尺度完善居民生活服务的重要抓手之一。2021年以来,商务部等部门先后确定了三批共150个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截至2024年6月底,前三批150个全国试点地区已建设3946个便民生活圈,涉及商业网点88.82万个;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已累计建设4321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社区居民近1.07亿人。今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积极发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各地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域特色与居民需求,全力拓展丰富多样的业态类型,便利居民日常生活的同时持续释放消费潜力,激发市场活力。

  “新的商业业态和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推动传统商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城市基础商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助于合理配置城市资源,实现城市紧凑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市场流通与消费研究室主任依绍华认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