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广东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超过1970万户 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9 18:35:00    

近日,记者从市场监管部门了解到。截至2025年6月末,广东全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突破1970万户,较2024年末增长3.43%,总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首位。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压舱石”的地位,更折射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制度创新与市场活力释放中的独特路径。


然而,在“总量第一”的光环下,广东如何将规模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制度型开放的红利是否已触达每一个市场细胞?



记者认为,总量增长3.43%的背后,是广东经营主体结构的深刻变化。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广东企业数量达到835.71万户,同比增长7.04%;个体工商户数量1063.38万户,同比增长4.26%。在这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创新型主体增速显著。例如,深圳每万人拥有企业数达1371户,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其中90%以上为民营科技企业。


这种结构优化得益于广东“制造业当家”战略与数字经济融合的双重驱动。以佛山为例,其传统制造业通过“上云用数赋智”,催生出超5000家数字化车间,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经营主体新增超10万户。



244项“湾区标准”与153张认证证书的破壁效应


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方面,截至目前,广东联合港澳发布的244项“湾区标准”,覆盖食品、交通、养老等30个领域,签发的153张“湾区认证”证书则成为产品服务跨境互认的“通行证”。这些数据背后,是粤港澳从“硬联通”向“软联通”的质变。



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澳资企业凭一张“湾区认证”即可在内地市场销售澳门特色食品,通关时间缩短70%;在南沙自贸区,香港工程师通过“湾区标准”资质互认,直接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重大项目建设。制度型开放的乘数效应正在显现。


1970万户经营主体

是广东市场活力的刻度

也是改革深水区的坐标

未来广东还将继续

把“总量第一”转化为“质量第一”

促进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黄 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