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08:58:00
5月16日,人民日报第07版刊发文章《构建新发展格局故事回访记》,整版选取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和重要讲话中有关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通过记者一线调研、回访的形式,反映各地区、各部门在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其中聚焦海南自贸港的“样板间”——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版面图及全文如下:
《 人民日报 》(2025年05月16日 第07版)
全文如下:
建好“样板间”链接双循环
本报记者 曹文轩
图为海南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洋浦港是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海南自贸港建设重要的国际航运枢纽。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摄
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摘自《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
打开地图,洋浦半岛形似海南岛突出的一角。如今,这一角已成为海南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注脚。因多项自贸港核心政策在此先行先试,洋浦经济开发区被比喻为海南自贸港的“样板间”。
大型运输船在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装载货物。人民网记者 符武平摄
初夏5月,记者走进“样板间”,看到数艘万吨货轮停靠岸边,岸桥起落,装卸忙碌。
“航线和集装箱数量比我刚来时翻倍都不止!”码头上,海口海关所属洋浦海关监管一科副科长郭瀚正在堆场查验货物。自2018年到这里工作,他一路见证着洋浦港的新变化。
“并行港”物流模式启动,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
去年9月,“南航757”轮船自广东湛江港启航,途经海南洋浦港、深圳蛇口港,卸装集拼三地的内外贸货物,最终前往亚欧国家。这标志着三地港口“并行港”物流模式自此正式启动。
该模式是在海关总署指导下,三地海关联动三地港口,打造的海上“环线班轮”集成创新改革,三地企业可在同一班轮上自主集拼内贸外贸、进口出口、空箱重箱等6类货物,并根据物流需求在3个港口间随装随卸,同时做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该模式将更好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联动发展,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港口扩建增加泊位,航道扩建打造海上“高速公路”。
“你瞧,码头最近又新增两个泊位。”郭瀚说,他手指的方向便是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一阶段)一期。
首艘装载能力超过1万标箱的12万吨级集装箱船--“中海东海”轮靠泊洋浦港。王冲摄
“项目新增1个15万吨级和1个20万吨级泊位,具备停靠全球最大的2.4万箱位集装箱船舶的能力,不久前刚刚投入运营!”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港航首席运营官王坚敏兴奋地说。
两个新码头投运将带来什么变化?“码头增加200万标箱的年通过能力,整体通过能力达360万标箱。”王坚敏说,港口的货物通过能力和服务能级提升,将为自贸港封关运作进一步打牢硬件基础。
在距离码头不远处的航道上,“浚海5”自航耙吸式挖泥船操作员黄光勇坐在高出海面十几米的操作间里,娴熟摆动着操作杆,把海底的泥砂吸到船舱。扩建航道将把海上“小路”变成“高速公路”,为2025年底项目一阶段全面建成做足准备,届时洋浦港集装箱通过能力将提升至500万标箱。
“封关运作”软硬件已经具备,磨合演练加紧进行。
2025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之年。洋浦港口岸封关项目于去年年底通过竣工验收,总面积达23.3万平方米的查验场地,分设一线和二线查验平台,智能卡口设备已完成安装调试。
技术工程师张今墨正聚精会神盯着监控设备,“为了封关后货物能够无感、高效通关,必须保障好嗅探器、查验机器人、X光机等各项智能设备的稳定性,还要在反复的压力测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后,在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等领域更加自由便利,将更有效地配置全球资源,成为‘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生动体现,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东艳说。
来源:《人民日报》(2025年05月16日 第07版)、人民网海南频道